Site icon 宅電 ChargeSmith | 電動車生活與充電專家

[德國直擊] Porsche Taycan 實車體驗心得


(文・圖/Davy Chen 陳德威)

時序入秋,清晨走在 7 度的法蘭克福市區街道上,距離 IAA 車展門口只剩一步之遙,想在入場前買杯熱咖啡暖暖身,但似乎因為今天是未對一般民眾開放的媒體廠商日,周遭許多店家沒那麼早開始營業。前後遍尋不著,只好拉高領口縮起身子進去了。



IAA (Internationale Automobil Ausstellung) 是由德國汽車工業協會所舉辦的兩年一度世界級車壇盛會,已有百年歷史,今年各大品牌都宣告會展出多款電動新車,Porsche 自然也不例外。當我走近他們位於第 3 館的攤位時,一部雪白色 Taycan 側臥展示,圍繞著大量搶拍人潮,那頭燈彷彿在彎著眼對我微笑。

我的身體突然熱了起來。



脫下外套,用帶著興奮又灼熱 (?) 的目光緩緩環視了 Taycan 一圈,實車比照片精巧許多,過往 Taycan 測試車總是貼著超大頭燈 “貼紙”,偽裝成 Panamera look,見到她本人時卻是讓人眼睛一亮,明顯較為圓滑、緊湊、低矮,頭燈纖細、車身更寬,兩者設計語言並不相同,Taycan 外型更洋溢著新世代先進電動車應有的未來感。


PS:Taycan 技術規格各家媒體都已詳盡報導,在此不多贅述,這次主要跟大家分享我實際看到、摸到及坐進車內的個人感受,全程手機拍照,請多包涵。

 


車身外觀


車尾從後 45 度角看去與 992 如出一徹,臀線豐厚而性感,掛上 Turbo S 銘牌,延續了該品牌長年為高階車款的命名方式,我個人是覺得沒什麼問題,總之,即使 Taycan 有著四個車門,外觀上仍是一部不會錯認的迷人 Porsche。



左邊輪框來自於 4 年前同場地發表的 Mission E 概念車,造型前衛但因多了一圈白環,看起來比實際尺寸 21 吋來得小一些;右邊這組有考量空氣力學,或許也是準車主們不錯的選擇。Turbo S 標配 10 活塞卡鉗配陶瓷煞車碟盤,跑得快也要煞得住,已預訂的王董陳總們請記得直接攻頂。



近距離看燈具幾乎是內嵌在鈑件內,以我的理解一直覺得此凹處空氣阻力會較平滑燈具來得大,但 Taycan 依舊交出風阻係數最低達 0.22 Cd 的好成績。




一字尾燈質感細緻,此造型不僅 Porsche 全車系跟進、同集團 Audi 愛用,展場對門的 M. Benz EQC 也是類似設計,私心希望不要全面流行起來,留給車主一點獨特性呀。




彎腰看到前保桿下方設有鏡頭及測距感知器,Taycan 不意外地配有自動輔助駕駛,我自已目前在台灣是開美規 Tesla Model 3,Autopilot 一直用得很愉悅,從未試過 Porsche 的任何系統,很期待有機會能實際路試一下。好啦,我承認我的目光其實是離不開那兩片 Turbo S 標配的碳纖維飾板。




大家都明白 Taycan 駕駛側充電口可充一般 AC 交流電 (台灣版本會是 Type 1 即 SAE J1772),副駕駛側可充 AC 交流電加上超級快的 270kW DC 直流電快充 (台灣版本為 CCS1),但你們知道要怎麼樣從車外打開充電蓋嗎?Porsche 這小巧思呈現得很精彩,先賣個關子,晚點 po 解答影片在 宅電 ChargeSmith 粉絲專頁


內裝藝術 & 數位體驗


拍照人潮一直沒停,還是決定厚著臉皮把前後 trunk 打開,在眾多攝影大哥斜眼怒視下快速地確認了置物能力,後面放兩套球具應該沒問題,往下還有一小層額外空間;前面則是跟 Tesla 一樣需手動開關,這空間的大小對我個人來說不是很重要,因為徒手掀開及關上過程中很容易留指紋在鈑件上,除非後廂放滿,不然不太會使用到。




Dry carbon fiber 材質且刻有 Taycan Turbo S 字樣的迎賓銘牌實在太虛榮了,但我覺得準車主們應該會喜歡這個設計,毫無保留地付出 (款) 買了最高階車款,就是要時時刻刻跟親朋好友分享這個喜悅。



座椅造型看起來中規中矩,算是打安全牌的設計,椅面由真皮麂皮交織而成,不僅視覺美觀,在激烈操駕時也有橫向防滑效果。




你沒看錯,真的是金色。這張門板照片是我從旁邊另一部紅色 Taycan Turbo 拍來的,豪華車款該有的聯名音響、鋼琴烤漆、皮件縫線一應俱全,黑金紅配起來只能說真是貴氣逼人。

 


16.8 吋主螢幕擁有獨特的曲面設計,不再是為了大螢幕而大螢幕,加上 Porsche 極為擅長在 UI 營造科技氛圍,這毫無疑問是 Taycan 內裝的一大亮點。

 


東拍西拍後終於坐進車內,深呼吸了一口氣,環顧四周,從低矮坐姿、按鍵配置、方向盤手感到內裝氣味,不斷地提醒我這是一部血統純正的保時捷,然而,過往在此車艙內總是伴隨著高亢引擎聲、輪胎煞車味、換檔機械感以及澎湃的操駕激情,應該說,保時捷給我的燃油感、賽車印象實在太強烈,以至於我瞄到眼前螢幕中央,竟然是顯示著剩餘電量時,不禁啞然失笑,這才回神過來,啊,我現在是坐在一部保時捷的電動車裡啊。算是一種見證時代轉變的微妙心情吧。



仔細看了內裝,中控下方螢幕雖然邊框粗了點,但畫質跟主螢幕同樣優秀,功能也一應俱全,易沾指紋則是所有觸控螢幕難逃的宿命。照片左上方、方向盤右側為 PRND 排檔桿,只是不知道換檔撥片在哪兒?(如果有的話)




不是針對 Taycan,其實我有點無法理解車內為何需要那麼多螢幕,某種程度上隱性地剝奪了旅程中車內乘客間言語交流及欣賞景色風光的時間與機會,就好像是聚餐前一人先發一支智慧型手機,擺明要給你滑整晚一樣。不過,與 Porsche 交流後了解,多螢幕應用場景主要是留給副駕駛,像是駕駛說幫忙導航一下,或是打個電話給誰等等,而且螢幕多又大看起來就是賣相佳。



還好跑車計時套件 (Sport Chrono Package) 仍維持傳統機械指針,若連這塊都失守變成數位螢幕,我應該會寫信去 Porsche 設計中心哭訴陳情。




熊熊發現旁邊一部 Taycan 是米色內裝配實木飾板,呈現出有別於冷冽科技感的溫暖氣息,配上金髮碧眼的西裝大叔還挺合適的。




我自己從 5 年多前開始在台灣接觸美規 Tesla,後座舒適度一直是 Model S 減分的地方,受限於平整分佈的電池底盤設計,後座乘客大腿幾乎是長時間懸空的,Taycan 這次貼心地將後座下方空間挪出來,不設置電池,空出一個叫 Foot Garages 的額外向下空間,實際坐進去確實是滿有感的,大腿得到支撐,長途旅程可以舒適許多。




如同副駕駛座螢幕一樣,個人也覺得這實在並非車輛必需品,不過 Porsche 依然將質感處理得很好,下方還有個置物空間。

 


宅電,Porsche 家用充電解決方案提供者


今年初我們宅電 ChargeSmith 已與 Porsche 原廠正式簽約,成為台灣地區的 AC 交流電獨家安裝服務商以及提供 Porsche 充電相關教育訓練課程,Taycan 準車主們很快就會見到我們囉!宅電 ChargeSmith 將以最精實的專業解決各位家用充電站各式問題,還沒加入宅電粉絲專頁請 點這裡參與與交流。我們後續也會針對車主的特約服務做介紹,敬請期待。




帶著滿滿悸動離開攤位,在場許多各國朋友問我,Model S P100D 跟 Taycan Turbo S,你怎麼看?我只能說,前者是源自於美國矽谷,一間成立僅 16 年的純電動車製造商,追求 0-100km/h 加速成績,續航力領先全球,且在自動輔助駕駛方面起步早、擁有海量數據,總體來說在科技層面上做得非常棒;後者則是積累了 71 年造車經驗,世界級賽事常勝軍,品牌基因源自賽道,旨在提供消費者穩定而高品質的操駕樂趣。


Taycan 不僅成功挑戰連續 26 次 0-200km/h 加速誤差在 0.8 秒內,並以動態底盤、後輪轉向等技術創下 Nurburgring 北賽道 7 分 42 秒最速電動四門房車成績,我認為這都是 Model S 目前難以企及的境界 (Elon 說本週要用 Model S 挑戰 Nurburgring,卻先去了美國加州的 Laguna Seca 賽道,後續如何讓我們繼續看下去),Porsche 總部位於德國西南方大城 Stuttgart,往來其他城市皆以無限速 Autobahn 交通聯絡,200km/h 巡航是家常便飯,相較於 Tesla 所處環境,會打造出截然不同用車思維的產品,其實也不意外。

總之,Porsche CEO Oliver Blume 在這次車展中有提到,該品牌在 2025 年時會達到全產品線 50% 電氣化,從燃油轉變至電動這個趨勢已難逆轉,我認為 Model S 及 Taycan 並不在同一層面的競爭角度上,Tesla 及 Porsche 都是偉大的汽車品牌,兩者將在汽車電動化的未來中扮演不同切面,而擁有更多選擇的消費者,才是最大贏家。


最後恭喜已下訂 Taycan 的準車主們,見到實車時你一定會非常滿意⚡️⚡️⚡️

按讚或分享電動車知識:
Exit mobile version